回頂端
大腸癌前兆

最新消息

LATEST NEWS

home首頁>最新消息>世界心臟日-心血管風險因子 您符合幾項?

世界心臟日-心血管風險因子 您符合幾項?

 



 

隨著飲食與生活習慣改變,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數有增無減,發病年齡更不斷往下探。根據統計,113年國人十大死因心臟疾病高居第二名,僅次於癌症,光是去年度就約有23276人死於心臟疾病。

其中,男性的數目又比女性多,不過許多女性發病在停經之後,因年齡較高,又常合併糖尿病、高膽固醇等一起發生,所以症狀往往較為嚴重。
 
醫師進一步指出,國人常見的三高問題是導致心肌梗塞、主動脈剝離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增的主因。據衛生福利部統計,18歲以上之國人,有高血壓問題者就占了25.82%,高血脂比例高達21.63%,高血糖則約9.82%(糖尿病總人數已超過兩百多萬人)。衛福部更曾針對2018~2022年國民營養健康變遷進行調查,發現20歲以上三高異常國人約有4至7成是無自覺的。

 


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有哪些
心血管疾病初期或發作前,通常沒有明顯的不適症狀,導致民眾無法及時察覺,提醒大家,若以下七項心血管風險因子有一項符合,就需要提高警覺。

□ 肥胖 (BMI>24;男性腰圍>90cm 女性>80cm)
□ 三高 (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)
□ 年齡40歲以上
       (40歲以後,男女心血管疾病機率分別為49%及32%)
□ 缺乏運動
□ 抽菸、常飲酒
□ 長期壓力大,作息不規律
□ 心血管家族病史

五大檢查 讓您更「安心」

透過定期健康檢查,才能了解並追蹤心血管健康,及早發現潛在問題,加以控制及改善:

1.血液常規檢查
除了定期定時量測血壓,透過基本的抽血檢查,能了解血脂及血糖的變化,若空腹抽血報告中:
 

  • LDL膽固醇(低密度脂蛋白)高於140mg/dl
  • HDL膽固醇(高密度脂蛋白)低於40mg/gl
  • 中性脂肪(TG)高於150mg/dl

三個項目中只要有一項不正常就須注意。而血糖過高會對心血管系統造成長期且很大的傷害,據統計,糖尿病患者心肌梗塞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3~5倍,必須特別關注及控制。

2.心臟超音波
心臟超音波是以非侵入性的方式,檢查心臟結構與動態功能。可評估心臟大小、是否有擴大肥厚的現象、心肌的活動度、血流量、血流速、冠狀動脈是否狹小、心室心房是否逆流、心臟瓣膜疾病、確認心臟構造及功能是否正常。

3.心電圖
心臟是透過心肌的收縮和擴張來將血液運送到全身,其中產生的微弱電流會流經全身,所以心電圖檢查的基本原理就是偵測流經體表的心臟電流變化。心電圖常用來評估下列疾病:如心跳速度或神經傳導的問題 (心律不整、傳導阻滯、加速傳導等);心肌電流改變 (心肌梗塞、心房或心室肥大症、心包膜炎等);電解質代謝失衡 (鉀、鈣….) 等等。

4.血壓脈波檢查(動脈硬度評估)(PWV)(ABI)
當動脈內堆積了膽固醇、脂肪等物質,就可能形成粥狀物質,導致動脈粥狀硬化,使得血液流通的通道變狹窄、甚至阻塞。透過血壓脈波檢查,能以非侵入性的方式檢測血管年齡,分析四肢動脈硬度、狹窄與阻塞狀況及動脈硬化指數。

5.超低輻射電腦斷層-心臟病檢查
透過高端電腦斷層檢查儀,完整呈現心臟的三條冠狀動脈,同時較以往降低82%輻射量。此檢查不但能發現冠狀動脈硬化程度,也可提前預估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發生機率及冠狀動脈狹窄程度。
 
透過這幾項關鍵的心血管檢查,早期發現潛藏在身體裡的不定時炸彈,如果發現異常指數,一定要配合醫囑積極追蹤、控制,以免往後引發嚴重的心血管疾病。相反的,若能積極控制好任何一項健康的危險因子,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也會大幅降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