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成年人的血有多油?
由於國人飲食習慣西化,高熱量、高油脂、高膽固醇、低纖維的飲食影響心血管健康,長此以往讓血中膽固醇濃度增加,血管壁發生粥狀硬化的機率大增,將造成心血管等慢性疾病的發生。早期高血脂並沒有症狀,通常民眾都是進行健康檢查驗血時,才發現血液中的脂肪濃度過高。
據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,20 歲以上國人高血脂的盛行率竟高達 25.6%,等於每4人就有1人血脂超標!而心臟疾病、腦血管疾病更分別名列 110 年國人十大死因第 2 名及第 4 名(111年雖有COVID-19影響,心臟疾病仍高居第2位,腦血管疾病則變為第5名)。
臨床研究顯示,低密度膽固醇(LDL-C)每增加 10mg/dL,就會提升 10% 的周邊動脈疾病風險,LDL-C 每增加 39mg/dL,罹患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將增加25%,冠心症風險將增加40%,心絞痛與心肌梗塞的發生率也會上升。
發現血脂異常該怎麼辦?
血脂異常會加重動脈硬化、冠心症風險。高血脂症大多難以發現,通常在患者接受健康檢查後才發現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指數超標。許多民眾會疑問,若發現自己或家人血脂數值異常時,會需要立即做藥物治療嗎?
關於這一點,國內四大相關醫學會,包括: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、中華民國心臟學會、台灣腦中風學會、台灣介入性心臟血管醫學會,聯合公布 2022 年最新版的 -《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》中指出:
◆初級預防階段
針對初級預防族群,也就是還沒出現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,醫師會先衡量病人的風險因子有幾種,來訂定LDL-C(低密度脂蛋白)控制目標。通常先採飲食控制,若三個月未能改善再考慮藥物治療。
而列入評估的風險因子包括以下六項:
1.高血壓
2.年齡:男性≧45歲,女性≧55歲
3.早發性冠心病家族史:男性≦55歲,女性≦65歲
4.HDL-C (高密度脂蛋白) 偏低:男性<40md/dL,女性<50mg/dL
5.吸菸者
6.代謝症候群
◆次級預防階段
「次級預防族群」(secondary prevention)就是已經有心血管疾病,需要預防再度發病的高風險族群。除了LDL-C控制目標要訂得更加嚴格外,應該要立即用藥來降低病人風險。
針對高危險族群,包括:冠心症患者、動脈硬化缺血性腦中風患者、周邊動脈疾病患者,建議控制LDL-C指數至70mg/dL以下。對於更高危險的患者,例如有多次心肌梗塞病史、或心肌梗塞合併糖尿病、或曾做過心導管手術,證實有多支血管阻塞,或冠心症合併周邊動脈阻塞者,則應考慮將 LDL-C 降至 55mg/dL 為佳。
平時應少喝酒、少抽菸,適度運動並控制體重,避免過胖。40歲以上的民眾因為代謝功能下降,更加要注意個人健康管理,每年定期至醫院接受健康檢查,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喔。